何谓可追溯性?
品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系统——“可追溯性”的基础知识
可追溯性,就是为了明确“相应产品在何时、何地,由何人生产”,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、消费,直至废♑弃为止的全过程呈现为可追踪状态。近年来,除了产品品质提升的需求外,安全意识的增长同样增加了可追溯性的重要性,以汽车、电子零件行业为首,可追溯性正在广泛渗透到食品、医药品等各类领域中。下面将就关注度较高的可追溯性的基础知识进行说明。
可追溯性的概念
Traceability 是由 Trace🐟(追踪)和 Ability(能力)组合而成的复合词,中文🌠翻译为“可追溯性”。在汽车、电子零件、食品、医疗等不同行业中的定义也有所不同,在制造业中的含义如下。
- 可追溯性
- 从原材料和零件的采购到加工、装配、流通、销售等各工序中,记录制造商、供应商、销售商等信息,使其处于可追踪历史记录的状态
关于可追溯性的定义,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1中同样进行了明确规定。
可追溯性的两种观点
可追溯性的定义有很多种,大致可分为供应链可追溯性与内部可追溯性两种。
供应链可追溯性
世上一般人对于可追溯性的概念,相当于供应链可追溯性。供应链可追溯性是指可以追踪(溯及)从原材料和零件的采购到加工、流通、销售历史记录的状态。制造者可以知道自己制造的产品“去往哪里(= 可追踪)”,下游工序的业者或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手中的产品“来自哪里(= 可溯及)”。
因此,对于制造者来说,在产品发生意外问题时,可追溯性有着利于调查原因和回收的优点。另外,对于꧒消费者来说,可追溯性可以作为高信赖度产品的选择指标,并消除对于虚假标示等的担忧。
内部可追溯性
内部可追溯性指在整体供应链中的一个企业或工厂中,在限定的特定范围内掌握零件、产品动向的可追溯性。例如,在发动机装配工厂中,从供应商购入凸轮轴、活塞等发动机零件,将这些零件装配起来。管理、使用这些产品的制造历史🦂记录和检查结果的信息也可以称作内部可追溯性。
内部可追溯性的具体示例
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
从原材料和零件到货到产品出厂的过程中,收集、管理制造工序的作业信息,这就被称为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。在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中,对产品或批次加上识别标记,关联各工序的作业内容、检查结果、尺寸信息🌟,并用于后期工序的装配作业。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加工过程中,将有利于提高生产及作业效率,提升品质。
零件管理的可追溯性
用于管理、应用工具或夹具等反复使用零件的情况的可追溯性,被称为“零件管理的可追溯性”。以每件工具为单位,刻印个体🍷识别的序列号(二维码等),对使用情况或磨损极限进行管理。在整体流程中,对入库的工具等刻印管理用二维码,附加工厂名称、货架编号、序列号等信息,管理出库和返回。并且,通过收集管理抛光次数和抛光日期时间等信息,实现产品品质的维持及稳定。
为什么“可追溯性”非常重要?
产品出现品质问题时,厂商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。
若措施不当或采取时机太晚,可能会提高消费者或客户的不信任感,甚至导致企业难以继续生存下去。
另外,还制定了保护消费者的法律,将迅速召回问题产品作为企业义务的案例也逐年增加。
在一直以来都积极致力于可追溯性的汽车行业,可追溯性不仅被用于品质管理,还在召回问题防范、损失超小化,甚至经营课题的提取及改善等方面广泛发挥作用。但是,对于多达数万件的构成零件,要充分掌握从制造到废弃的各个数据是很困难的,而要顺利应对不同时代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,同样也绝非易事。再加上近年来的经济全球化,业内成本及交期竞争的日益激化,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,可追溯性的重要性更是越发凸显。超越工厂的界限,以全球眼光开展的历史记录管理体制构建,已然成为了当务之急。详情请参阅可追溯性相关的汽车行业规格及法律法规。